1月15日,央行公告称,目前处于税期高峰,叠加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央行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等因素,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降幅较大。为对冲以上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在考虑商业银行灵活有序使用“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的基础上,人民银行于2018年1月15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同时开展了1年期MLF操作3980亿元。此外,当天央行和财政部800亿元3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为4.70%,上次中标利率为4.60%。
考虑到1月份共有两批MLF到期,共计2895亿元,此次MLF操作可以看作是超额一次性续做,这与上月央行分两次开展MLF操作的方式不同。
对此,市场早有预期。国信证券此前在研报中称,2017年12月,MLF分批操作应该与美联储议息会议有关。而1月份美联储方面并无相关消息,因此,1月份到期的两批MLF可能会统一续做。此外,虽然2018年开始实施定向降准,短期内释放了一些流动性,但是,难以完全对冲MLF到期量。
对于央行15日超额投放的原因,中信固收研报则认为,月中缴税缴准等短期因素叠加1月份财政支出力度小,加之春节前流动性需求大,央行超额投放意在维护流动性总量合理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当日的操作首次出现了MLF+OMO“长短结合”的操作方式。中信固收研报认为,此举注重对利率曲线的引导。近期,长端利率受监管加码、通胀回升、海外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因素影响出现了较大扰动,本次央行通过采取“长短结合”的流动性投放方式对利率曲线进行引导,避免长端利率上行过多。
此前,央行连续12个交易日在公开市场“按兵不动”,在连续净回笼资金以及临近月中缴税缴款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上周(1月8日至12日)资金利率多数上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全线大幅上行。1月15日,1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开盘报2.55%,前一日加权平均价报2.8355%;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开盘报2.65%,前一日加权平均价报2.9043%。
不过,对于此次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上行,中信固收研报认为,这还是反映了监管新规尤其是银监会流动性新规的流动性匹配率考核推动银行回到传统存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对存款需求较强,印证了商业银行一季度负债端压力仍较大。
“现阶段监管仍旨在规范银行同业业务,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保持去杠杆,不会明显转松。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仍是不松不紧的基调,熨平资金利率的大幅波动。”中信固收研报分析称。
对于未来市场流动性,市场人士多预期,央行多种工具集中运用,“削峰填谷”熨平春节前后流动性扰动。一是“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的资金或将逐步投放,且可申请调用的临时流动性高达2万亿元,可有效对冲1月份财政存款上缴以及春节的流动性扰动。二是自动质押融资业务新规将于1月29日起正式施行,对春节前后的流动性水平将产生正面影响。三是定向降准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普惠金融措施大概率将于2月份施行,对春节后流动性有较大正面影响。央行对春节前后流动性水平“削峰填谷”操作效果较好,流动性将保持较为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