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外媒热议两会:加大金融开放步伐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两会作为评估政府政策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不仅是国内关注的焦点,也牵动着全球媒体的目光。会上谈及的经济、改革、创新等话题成为了外媒热议的话题。时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深化“改革”,加大“开放”也成为了外媒关注的焦点。外媒解读称,中国新时代的新变化体现在经济、外交及军事等各个领域,中国经济的发展迎来了由速度到质量的转变。法新社、美联社更是以中国更“大胆地”开放金融市场为主题,对两会提及的金融领域政策进行了深入报道和解读。

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时代

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称,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82万亿元人民币,几乎相当于全世界GDP排名第五至第十位,也就是英国、印度、法国、意大利、巴西、加拿大六国GDP的总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2017年,中国GDP增速为6.9%,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表现可圈可点。马来西亚《星报》报道表示,市场预计中国今年的GDP增速依然会维持在6.5%左右。

当经济具备一定规模、影响力达到一定阶段时,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如今,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香港《星岛日报》社论以“稳定高质增长,步向强国目标”为题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把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定为6.5%左右,显示了内地继续讲求经济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重点提高创富成效和国民生活质量,而非盲目追求高速增长。法新社的评论称,当前中国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创业创新活跃,综合优势明显,有能力有条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发展,财政与货币政策影响也不小。路透社援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记者会上的讲话表示,“很多重要国家的货币政策从数量宽松慢慢退出。首先这是一个好事,这个好事也意味着过去全球范围内的数量扩张和低利率可能逐渐将告一阶段。中国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金融开放成热议焦点

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会议期间指出,中国在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地放宽市场准入。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前景引人遐想,加大金融开放力度也成为本届会议的关键词,备受外媒关注。

法新社援引周小川的讲话表示,中国现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可以更“大胆地”向外部开放金融市场。如今,中国正迈出试探性的步伐,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所说,将放宽或取消外资一些股比限制。

周小川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了允许外面的机构在中国办金融业务以外,对外开放还有更广义的内容,这其中包括中国金融机构走向全球。”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周小川指出,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不仅在于放宽外国金融机构的准入,也涉及中国金融机构往外走。路透社进一步解读称,中国金融机构走向全球,关键是人民币国际化。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指出, 2018年,人民币汇率有望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投资者对人民币预期更趋于平稳,人民币国际化或略为加快。2018年,中国基本面改善、金融风险降低、本币汇率保持平稳、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在全球普遍都缺乏安全资产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外媒也积极关注其他方面的开放步伐。路透社报道称,周小川指出,如最近5年有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意味着中国在人民币可兑换方面会继续迈出步伐,中国或将推出更多的金融开放措施。他还说,香港开放南下债券通并无困难,若市场有需求,随时可以做到,相信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会不断迈进。美联社则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切入点,对中国将开放制造业,扩大医疗、教育、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报道。美联社分析认为,此次透露出的信息与2017年中国政府的承诺保持一致,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条件将有所放宽,新的举措实际上体现了对内外资的一视同仁。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