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粤省事”、“五个一”、“标准地”:改革新名词 地方放大招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通报》(下称《通报》)。28个典型做法,成为首批向全国推广的经验。

《通报》中的典型做法共涉及改革的六方面,即改革投资审批等制度、便利企业开办和经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六个方面的案例中出现了大量的接地气新名词,比如福建的“五个一”、“并联审批”,浙江的“多图联审”、“标准地”,广东的“粤省事”,贵州的集成套餐服务等。

地方“新名词”显示了新一轮改革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分化的特点下,地方担当、案例互鉴、因地制宜成为改革探路的有效途径。

《通报》要求,各地区要主动对标先进,相互学习借鉴,从自身实际出发,锐意探索创新,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创造更多管用可行的创新举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营商环境是检验市场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资本看重的不仅仅是短期的政策优惠,而是当地可以提供的综合的、长久的、集成的、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不仅可以为企业减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也可以有效地吸引外资,提升外资利用质量。

福建厦门、辽宁沈阳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间完成审批。

“多图联审”是指浙江、湖北武汉将消防设计审核、人防设计审查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并推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浙江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投资、能耗、环境、建设等标准进行出让并实行对标管理的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出让前,由政府统一组织开展区域评估,研究制定投资、能耗等标准,向社会公告出让。企业通过对标竞价,按照约定条件取得出让土地,并可选择常规审批或承诺制审批。截至目前,浙江省累计出让“标准地”225宗,总面积约8916亩。

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方面,北京开展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专项服务行动,将低压供电容量由100千瓦提升到160千瓦。客户报装后无需往返营业厅,由供电企业负责勘查施工和装表送电。改革实施以来,完成低压小微企业接电5590家,接电平均用时4.74天。

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国务院办公厅曾专门发文部署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8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确定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措施,以“一网通办”更加便利群众办事创业。

广东推出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粤省事”,首批上线155项政务服务事项,包括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出生证、居住证等十大证件服务,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服务以及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等多类特殊群体专门服务。用户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完成实名认证,即可全平台办理一系列民生服务。截至目前,“粤省事”小程序实名注册用户达166万,最高日访问量达1455.9万。

广东省信息中心主任逯峰在媒体上表示,“粤省事”移动民生服务是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首批成果,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数字政府“指尖计划”。“指尖计划”就是要减少环节、减少提交的材料、减少跑动次数、减少部门之间的重复走动和重复提交,建起大数据和云平台,提升政府对群众、对社会和对企业的服务能力。

吴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本次部分地方的经验做法,一是体现出改革更有针对性,重点突破,聚焦当前制约市场主体的痛点,以及企业和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难点;二是更有操作性,明确具体任务和行动措施,有利于提升政策执行的效率。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