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发达国家制造业“逆向回流”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高端跃升”并存趋势愈加明显,全球正经历着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如何促进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和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重要议题。
日前举行的亚金协产业金融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产业金融国际会议上,《全球产业金融观察报告(2018)——聚焦第四次技术革命》(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总结了中国在推动金融创新和支持科技发展方面的有益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具体来看,一是发展多元化市场,搭建“双创”支撑平台。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不断改革创新,市场层次与功能进一步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升,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为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提高机构创新能力,增强金融普惠性。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随着各项金融政策的陆续出台、金融市场的逐步拓宽开放和金融试点实践工作的开展,在竞争加剧、环境变化的多重压力下,银行和证券、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均显示出了较大的创新热情,并不断摸索逐步深化,助力新发展战略,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深化制度改革,改善产业升级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中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紧密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战略部署,不断优化制度环境,为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保驾护航。在制度层面,中国一直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通过简政放权赋予市场更大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的活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四是构建适应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金融监管模式。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顺应新的发展浪潮,不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监管水平和监管工作科技含量。监管部门逐步探索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监管框架,将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作为推动全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创造适合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发展的条件,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风险防范、违规检测、客户服务效率提升、内部运用优化等领域的全面应用,致力于实现行业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规范、快速、健康的发展。
《报告》特别强调,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获得了迅速发展,其中不少已成长为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良好经营业绩的公司,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资本市场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日益丰富,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要注意,我国金融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在金融的自我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新的产业变革形势必然对金融服务提出新要求。《报告》表示,未来要健全金融市场,满足新兴产业不同时期的金融需求;要创新金融产品,解决“轻资产”产业融资难问题;同时,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使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全球性与国际金融相协调。
对于金融该如何发展来更好地引导新一轮产业变革,《报告》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升产业链价值,推进产业链金融发展,发挥产业链金融在提高产业运行效率方面的支持作用;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链金融产品、组织和市场体系,满足产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完善产业链金融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通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引导新型产业发展和产业的改造升级;探索适应金融创新的包容审慎监管新模式,在鼓励创新与有效监管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推进更广泛、更高效的国际产业金融合作,积极发挥亚金协产业合作委员会在区域产融合作方面的作用等。
“金融引导”正在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力量。展望未来,创新产业金融模式、完善产业金融体系、加强产业金融合作,将助力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推进全球经济稳健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