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首页
关于鑫桥
鑫桥融资租赁
鑫桥资产管理
产业投资基金
鑫桥企业文化
鑫桥发展历程
新闻资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行业资讯
一周要闻
鑫桥优势
行业位置
公司优势
博士后流动站
管理认证
鑫桥荣誉
企业荣誉
我们的服务
服务与流程
合作伙伴
我们的客户
我们的合作伙伴
联系鑫桥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央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绿色债券展现广阔空间
发布时间:
2019-05-15
文章来源:未知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试验区内企业注册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国务院在2017年划定的五个绿色金改试验区,还是扩大到整个国内绿色金融市场,两者的共同特点是绿色信贷规模较大,而绿色债券与绿色基金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通知》的内容不乏亮点,一是明确了试验区内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可以投资绿色基金;二是明确了绿色企业发行的融资工具不用对应具体绿色项目。这对于绿色债券与绿色基金的发展构成利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绿色债券成长空间广阔 《通知》明确,探索试验区内绿色企业注册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主要用于企业绿色产业领域的业务发展,可不对应到具体绿色项目。 鲁政委认为,此前,无论是绿色企业债券、绿色中期票据还是银行绿色信贷,都需要对应到具体的绿色项目。此次《通知》同时放宽了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的要求。 “但这是有前提的。”鲁政委强调,前提就是发债的企业必须是“绿色企业”。“此前,对绿色金融标准的探索为绿色企业认定打下了基础,有了统一的认定标准,就可以在操作上以绿色企业为发债主体进行管理,而不一定要对应到具体绿色项目。”鲁政委说。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通知》还探索扩大了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途,具体而言,研究探索试验区内企业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于试验区绿色发展基金。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点非常重要。 实际上,绿色项目所需资金一般具有时间长、成本低的特点,而绿色基金是一种能够与其需求相匹配的方式。然而,资管新规出台后,绿色基金的资金来源受限。《通知》明确绿色债券可以用于投资绿色基金,将有利于拓宽其资金来源,缓解绿色基金的发展瓶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曹明弟表示,《通知》支持试验区内企业注册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既有助于试验区获得更多的资金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又能专项扶持试验区绿色企业扩大绿色投融资,同时较好地防范绿色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额突破300亿美元。然而,从整体占比情况来看,绿色债券目前只占到债券发行总量的1%左右,“未来还有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成长空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 部分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表现突出 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个绿色金改试验区将于6月迎来设立两周年。两年来,各试验区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如何?银行机构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近日,《中国城市绿色金融报告2018》对上述绿色金改试验区的绿色金融推进工作进行了盘点和梳理。根据该报告,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经有100多个地级城市,公布了各自的绿色金融建设方案。仅仅启动不到3年的中国绿色金融工作,已经从概念设计进入到了落地发芽、蓬勃发展的阶段。 特别是国务院划定的国家级绿色金改实验区,在制度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人才建设、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全国积累了大量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设立近两年来,试验区总体方案中85%以上的试点任务已经启动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 在这一过程中,银行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最主要的21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经超过8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16%。 在绿色金融债领域,虽然大型商业银行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地方性、区域性商业银行也逐渐参与其中,绿色金融债发行主体进一步多元化。 2018年,中国银行先后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水电企业主承销发行境内人民币债券近100亿元,并充分依托自身全球化、综合化优势,在境外市场累计发行64亿美元等值绿色债券。 除大型银行外,部分中小银行的表现也比较突出。例如,江西银行明确提出了作“绿色金融倡导者”的发展愿景,全力支持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及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速推动红色故土的绿色崛起。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该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累计投放绿色项目21个,合计金额86.31亿元,绿色信贷余额为76.23亿元。 绿色金融相关标准亟待明确 “在我看来,绿色金融是盛开在绿色产业上的花朵。绿色金融要想发展得好,首先绿色产业要能够发展起来。”鲁政委坦言,近年来,银行业对于发展绿色金融越来越重视,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是绿色标准仍不明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家已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步伐,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在多个方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包括构建国家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经验进行推广复制以及完善绿色金融发展制度环境等。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透露,下一步,绿色金融发展有三项核心工作要做,其中之一就是要构建我国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要求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同时,陈雨露表示,五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许多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和凝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表示,浙江绿色金改试验区在这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一些有益做法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普及。例如,精准“识绿”标准体系,浙江率先构建了较为可行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等标准认定程序和方法,形成清晰、可执行的评价规范体系,保障绿色产融精准对接。另外,在绿色产品创新方面,目前湖州金融机构共开发绿色金融创新产品114款,衢州形成91个绿色金融创新案例。其中,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绿色园区贷、安环险、银行“个人碳账户”体系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在相关领域取得良好成效,部分已复制推广到省内乃至国内其他地区。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