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首页
关于鑫桥
鑫桥融资租赁
鑫桥资产管理
产业投资基金
鑫桥企业文化
鑫桥发展历程
新闻资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行业资讯
一周要闻
鑫桥优势
行业位置
公司优势
博士后流动站
管理认证
鑫桥荣誉
企业荣誉
我们的服务
服务与流程
合作伙伴
我们的客户
我们的合作伙伴
联系鑫桥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长三角一体化探索智慧医疗破除壁垒,产业集群势能即将爆发
发布时间:
2019-05-16
文章来源:未知
通过各类前沿项目,下沉到基层和家庭,来打通三省一市的医疗壁垒,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至今已“探路”一年多的时间。 产业落地、信息先行,是夯实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关键。“在即将完成规划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初步设想会有几类产业,一类如创新性的集群经济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另一类则是数字经济如‘互联网+’、‘AI+’与实体企业的结合等,还有一类是围绕淀山湖周边的生命健康产业等。”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综合规划处副处长熊世伟表示。 2019年被认为是智慧医疗爆发式增长的元年。相关报告显示,我国智慧医疗市场在2018年约为700亿元,预计到2020年,该领域投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数据和互联网的赋能固然提升了医疗质量,但归根结底该如何有效促进长三角医疗融合?在医保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可供选择的医疗科技项目应接不暇,医生该如何甄别?一体化加速,院方、患者等各方利益究竟怎样平衡?诸位长三角智慧医疗领域的实践者给出相应解答。 医院的选择与博弈 关于智慧医疗,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理事长朱仁明将其解读为“smart healtycare”,一方面是为医疗技术赋予了更多人性化、个性化的含义,另一方面也将对医疗的理解正式与人类健康画上了等号。 智慧医疗在医院应用最广泛的场景包括影像诊断、急诊治疗、机器人手术等。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如何借助这些智慧手段改变现状、解决实际问题才是重点。 首先,从整体来看,智慧医疗手段成为上下医院之间实现分级诊疗的“利器”,这一点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各大地市级医院感触颇深。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高臻如此描述:“早从2010年开始,松江就实现了检验的集约化。当时由政府投资约1000万元买了一条流水线,每天早晨由区内5辆冷链运输车将检样送到我院,下午4点我院将报告发回各社区;2014年,我们还建了病理中心,负责收集并读片宫颈癌筛查等工作。” 信息一旦互联,必然会加大病患转诊率,这会和医院想要将病人留在本地的诉求相违背。安徽铜陵市人民医院院长戴晏认为:“还是要将医院自身做大做强。我院转诊率约为10%,低于安徽省平均约35%的转诊率,这主要是由于分步骤地将学科进行专业化分类,推行以疾病为中心的资源整合平台,和实践看病缴费挂号全上网的移动互联网模式。” 将筛查与检测延伸到基层,也是智慧医疗的重大实践。“在长三角地区,我们的尿液检测设备预计将在下半年进入江苏盐城、南京,安徽宣城、浙江嘉兴等地的中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仁明告诉记者,“病人可以发现早期肾脏疾病,及早预防与治疗,疑难问题还能传回系统由专家进行分析。” “每年财政给到我院的经费只占5%,学科建设、设备支出等都要靠医院的盈利来实现,压力很大;我们已经上马了40多个信息化项目,一个都不允许走回头路。”戴晏说。 其次,医院需要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在产出比最大的智慧板块上,其中,以疾病为中心的脑卒中救治平台便是基于需求、技术诞生的最好案例。上海长海医院的卒中救治网络就在业界被高度认可,在该救治网络下,卒中发病率可进一步被降低。 “这需要不断缩短院内诊断救治的流程,把院内流程和院前120衔接,同时也要把不同层级医院的信息互联,才能使患者无论在哪个地方发病,都能得到快速诊断与治疗。在此基础上,病人到院到溶栓的时间,有望缩短到60分钟内。”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表示。 再次,智慧手段的介入,仍需平衡各方经济利益。医院是各类系统、设备、产品最直接的甄别与操作者,且直接面对患者,其理性回归尤为重要。 “不要说医联体,就连医院与分院的关系也很微妙。”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网络医学中心主任曹漪洁认为,“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对于医院来说,目前诊疗在医保层面没有打通,其盈利方式仍需要聚焦在传统的药品、器械,或者将这些内容整合到医院生态圈内。其中,病理、影像、急诊是可以发力的领域,院内数据、第三方便携式设备的数据均可作为来源。” 由此可见,长三角医疗一体化的前提,是医院之间、医联体之间真正的数据信任与共享;接下来,需要根据分级诊疗制定一个差异化、个性化诊疗模式,最终在保障医院收入稳定的基础上推进融合。 不可估量的聚集势能 在现有路径下,智慧设备与模式迫切地进入医院体系,并通过互联网布局衍生到社区、家庭,患者则为自身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付费。而再往前端看,如何评估、孵化这类医疗与互联网、AI结合下的企业,背后的环境与支撑也是关键。 目前在长三角地区,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城为核心,泰州和无锡的生产基地为两翼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产业高度聚集、聚焦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发展机会。 其中,知识产权作为智慧医疗企业核心内容,需要被重点保护。官方统计,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专利数占到全国总量的近1/3;对于智慧医疗类企业,其申请专利客体包括品牌保护、研发成果、大量合法数据、软件著作权等。 早在2015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了首个智慧医疗知识产权运营平台IHIP,集专利、商标、版权等于一体。 据悉,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联盟也在近日成立。“目前针对关键产业、技术,我们会加快知识产权审查周期;比如通过保护中心申请的发明专利时间,会从原来的三年左右极大地缩短到3个月左右。”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中心主任何瑛表示。 同时,产业高度聚集,也为园区内企业的技术跨界、区域输出带来可能。张江促进会秘书长丁邵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张江有许多人工智能与医疗跨界结合的案例,比如某生物医药企业正考虑拓展慢病业务,逐步培养病人输入数据以实现自我疾病管理;另一家企业‘亮风台’原本是做AR眼镜的,如今也运用到了医学手术勘测中来。” 产业集群效应也正在向周边溢出。江苏九天医疗董事长支建道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受国药和青浦区政府委托,我们在青浦规划了一个‘医养大世界’,产业方面,我们设计了数字智能园区,支持双向飞地经济;比如与启东方面形成企业双向落户,税收分成。” 记者了解到,以色列mHealth与长三角医疗发展联盟的项目也正持续进行,并将于下半年在金桥建设双边孵化加速器。“国情特点使得以色列较多地支持创业者的短期打算,这与中国大有不同;双方的合作有利于技术、观念、活力的多重互补。”mHealth Israel 的创始人Levi Shapiro 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回归到本源,由数据支撑下的智慧医疗企业,也将在长三角领域正式迈入数权经济。 支建道告诉记者,贯穿区块链技术的“健康链”云平台已获最高法、最高检的认证,“这意味着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合法化,通过区块链技术、手机盾技术,对病人数据进行单次授权,在区块链上签订合同,未来所有在平台上产生纠纷的主体也将实现快速追溯、确权。” 目前,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的参与城市有20余个,智慧医疗企业80余家,一系列全球领先技术应用如数字机器人手术室、脑卒中综合信息平台已在联盟中扎根;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健康旅游指数、以疾病为中心的产业协作平台将持续推出。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