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首页
关于鑫桥
鑫桥融资租赁
鑫桥资产管理
产业投资基金
鑫桥企业文化
鑫桥发展历程
新闻资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行业资讯
一周要闻
鑫桥优势
行业位置
公司优势
博士后流动站
管理认证
鑫桥荣誉
企业荣誉
我们的服务
服务与流程
合作伙伴
我们的客户
我们的合作伙伴
联系鑫桥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金融科技:要创新也要风控
发布时间:
2019-05-23
文章来源:未知
数据显示,去年银行业对科技总投入同比增长13%,信息科技人员同比增长近10%,一些股份制银行科技人员同比增长超过20%,科技人员占比超过4%,增长近一倍,一些互联网民营银行科技人员占比超过了35%。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利用新技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同时,新型风险也引发关注。 日前召开的“2019北京金融科技协同创新论坛暨金融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发布会”上,不少嘉宾对此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大量业务由线下转到线上,交易链条不断延伸,交易行为主体间的连接模式日益复杂,与外部合作机构之间的信息交互也日益增多,金融科技直接或间接导致金融风险的交叉性、传染性、复杂性和突发性问题更为突出。”谈到风险产生的原因时,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副主任李丹表示。 技术的繁荣往往带来新风险,“双刃剑”的影响在此前实践中已有体现,也对行业和监管有所警示。北京金融局局长霍学文强调,一定要规范发展,将监管科技应用到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当中来。霍学文举例,2012年,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2013年,全民互联网金融化;2014年,金融风险开始出现;2015年,一批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犯罪的企业得到了惩罚;2016年,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一项业务不是只有正面没有负面,金融科技用好了是服务,用不好是‘切菜刀’。”霍学文说。 金融科技具体带来了哪些风险?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谈到,金融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使得金融科技边界变得日益模糊,风险责任变得更加复杂;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技术风险更易集中爆发;大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加大了个人隐私保护的难度;金融产品跨行业、跨市场特征日益突出,传统的分业、分段式监管和机构监管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敦宏程也结合自己的实践表示,技术本身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区块链就面临算力供给的问题,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以及用深度计算网络来进行智能识别的过程中,业务本身会带来众多风险;产品层面上同样存在风险,目前金融机构运用的新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很多来自于开源的技术,而在研发过程中安全控制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产品如何与固有的系统整合,如何达到更高的可持续和安全性要求,是非常难的问题。 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其系统与各类互联网企业公众平台广泛对接,客户信息保护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银行机构内部。李丹表示,第三方机构数据泄露问题会严重威胁银行安全,客户隐私保护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银行同业以及机构跨界多渠道合作业务的增多,风险传导问题日益突出。在外包方面,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依托技术平台的优势,深度介入金融基础设施,与大量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和技术合作,提供平台支持,也具有了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李丹建议,在开展科技创新应用的同时,要同步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建立新技术引入、开源新技术的安全评估和准入机制,对外部平台的安全管理建立合作机构准入与风险评估机制。新型技术推动金融业务持续创新,同时也为监管技术工具、监管能力提升带来了新的动力。未来的监管也会更多利用大数据、新技术提高监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更加有效地识别风险、监测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显示,当前,网络安全威胁日益突出,针对日趋严峻的金融安全形势,加强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刻不容缓。北京市海淀区金融办主任刘建民表示,将选取部分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开展试点,探索组建金融安全信息联盟。同时,在进行必要的脱密和脱敏基础上,探索整合政府部门数据,助力金融机构提升征信服务和风险管理水平。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