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里,前海蛇口、南沙和横琴自贸区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7月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工作方案》,《方案》共发布39条举措,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措施作出指导与工作要求,继续发挥领跑主力军作用。
放宽准入门槛 营造优良投资环境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发现,在《方案》的39条举措中,有26条聚焦在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提升便利化水平这两大方面。其中,多条举措将焦点落在建筑业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包括借鉴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放宽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外籍技术人员的比例要求、放宽人才中介机构限制。
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等工程审批类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将外商投资设立建筑业(包括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所有工程建设相关主体)资质许可的省级及以下审批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内的外商独资建筑业企业承揽本省(市)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时,不受建设项目的中外方投资比例限制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前海累计注册港企总数突破1万家、注册资本突破1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前海蛇口片区的22.96%,纳税占24.63%,固定资产投资占34.6%,实际利用外资占86.39%,前海已经成为粤港澳合作最紧密最成功的区域之一。
《方案》提出,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对自贸试验区内的港澳台资建筑业企业,不再执行《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中关于工程承包范围的限制性规定。此外,允许自贸试验区创新推出与国际接轨的税收服务举措。
香港一家英资背景的建筑机电行业咨询顾问公司内地事务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上述措施有利于外商到内地开展业务,建筑行业讲究资质要求,资质审查,诸如工程量、业绩等考核要求下放之后,可能条件会相对宽松,对于拟进入内地的公司提供了便利性。而他们公司早在2016年就已经于前海注册,对于未来的税收优惠等新政策安排,该负责人表示暂时会由会计公司帮忙进行统一筹划,需要及时跟进学习相关政策的变化。
此外,在海关、铁路、汽车、技术、艺术品、化妆品等领域,《方案》也做出积极探索贸易便利化、促进创新发展等要求。
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一直是前海蛇口自贸区的“主打牌”,多家上市公司在此注册。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发现,《方案》中的多项措施与人民币衍生产品和跨境业务有关。
在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方案》指出,允许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相关规定为境外机构办理人民币衍生产品等业务。支持坚持市场定位、满足监管要求、符合行政许可相关业务资格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或申请与具备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等。支持自贸试验区依托适合自身特点的账户体系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鼓励、支持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真实需求和审慎原则向境外机构和境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
此外,《方案》还指出允许银行将自贸试验区交易所出具的纸质交易凭证(须经交易双方确认)替代双方贸易合同,作为贸易真实性审核依据;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个人按照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支持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方案》要求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领域先行先试,要增强企业用工灵活性,将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人才中介机构审批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授权自贸试验区制定相关港澳专业人才执业管理办法(国家法律法规暂不允许的除外),允许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专利代理等领域专业人才,经相关部门或机构备案后,按规定范围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底前海发布《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而在7月4日,最新一期深圳市政府公布发布了前海管理局制定的该若干措施配套实施细则,细则自本月起施行,有效期3年,将对港澳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和生活等予以全方位支持。其中,港澳青年创办企业入驻前海管理局主办的前海创业园区6个月以上,一次性给予5万元资助。同时,可按第一年80%、第二年50%、第三年20%的比例资助企业租金和物管费用总额(园区官方发布租金和物管费用指导价),对同一企业资助不超过3年。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规划面积28.2平方公里,分为前海片区(15平方公里)和蛇口片区(13.2平方公里),该片区多项指标取得全国前列,多项经验复制推广到全省。早在今年2月,广东省政府印发《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在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提升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人力资源领域先行先试等四大方面部署40项试点任务,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制度创新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