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2019年我国经济表现亮眼 2020年仍将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经济总量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6.1%,增速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位居第一;人均GDP超1万美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2020年必须促进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

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GDP达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至6.5%的预期目标。人均GDP为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0276美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从趋势上看,2019年全年GDP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4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4%、6.2%、6.0%、6.0%。下行压力虽有所增加,但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总体平稳、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据宁吉喆介绍,2019年我国GDP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4万亿美元,大体相当于日、德、英、法四国2018年GDP总和(14.7万亿美元左右)。这表明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随着14亿人口的中国人均GDP超1万美元,全球近30亿人人均GDP达1万美元以上。

预计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将超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30%左右。“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中国人均GDP稳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文发展指数地位也进一步上升。”宁吉喆说。

2019年全年主要宏观指标都符合预期

除了GDP相关数据,2019年中国经济在就业、物价、外贸外资、居民收入、增长质量、经济结构等方面也表现亮眼。

就业持续扩大。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22.9%。月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0%至5.3%之间,低于年初提出的5.5%左右的预期目标。

价格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9%,符合3%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外贸外资逆势增长。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154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出口增长5.0%,进口增长1.6%,货物贸易顺差比上年扩大25.4%,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1至1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0%,全年或超1300亿美元。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与人均GDP增长大体持平。农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增长质量效益提高。2019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有所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是2.64,比上年缩小0.05。中西部地区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升级提质,在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45.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种趋势既是现实的反映,也是未来的走向;既有牢固的基础,也有条件的支撑。”宁吉喆对此分析说,这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显著,长期建设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巨大,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红利丰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合力迸发。

2020年要为“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决胜攻坚,还要为“十四五”的发展和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宁吉喆指出,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提高政策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提升工业基础能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带动终端消费,释放强大国内市场潜力;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从内部看,我国经济韧性较强,但也要看到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激发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动力至关重要。为此,我国经济发展更要‘以我为主’。”针对2020年政策取向,温彬建议,一方面,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另一方面,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把控政策力度与灵活性,熨平周期性波动。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