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记者集中采访活动中,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把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积极发挥临港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作为今后发展的核心使命。作为上海的王牌,新片区要发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作用,发挥应对内外挑战,再度突出重围的先手棋作用,发挥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作用。
2019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时,对临港新片区提出了“五个重要”的目标定位,要求临港新片区“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经济质量。”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指示精神的提出,进一步为临港新片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接受采访时,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顾长石告诉记者,国家层面,从功能上看,对外可以通过新片区的先行先试,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筑代表我们国家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重要平台。对内可以通过把新片区建设成为服务全国发展战略性平台,更好地发挥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和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从战略意义上看,党中央同时在上海建设新片区和在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形成了战略上的南北呼应,通过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功能优势,充分展示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意志,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取得卓越成就。
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不遇大疫情相互叠加,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发展格局,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的王牌,要发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作用,发挥应对内外挑战,再度突出重围的先手棋作用,发挥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作用。服务国内大循环就是要利用临港新片区开放优势、制度优势,引领带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双循环就是要坚持“五个重要”总体定位,瞄准国际业务增量,统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流通。
临港新片区的目标是,到2025年,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开放型经济功能显著强化,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功能框架、制度框架;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基本实现职住平衡,初步构建世界一流现代化新城的框架形态;经济规模大幅跃升,经济密度明显提升,区域生产总值力争比2018年翻两番。
到2035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一流,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基本形成,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50万人左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世界一流现代化新城;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区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
关于新片区挂牌以来的开发建设情况,上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9年8月20日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指示精神和《总体方案》的任务要求,全力争取各项工作跑出加速度、干出显示度。
记者总结发现,目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已基本完成机构设置和职能完善。在“6+2”政策制度创新上,全力推进总体方案落地实施,初步形成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框架。截至目前,从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已落地46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累计制定发布各类政策111个,形成典型创新案例32个。一是制定实施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二是加快建设高标准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体系,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三是促进资金自由的金融开放创新体系加快形成,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支撑功能明显增强。四是高度开放的运输自由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航运资源集聚配置功能不断完善。五是人员从业自由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集聚海内外人才的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六是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形成,跨境数据连通能力将全面升级。七是特殊的税收政策逐步实施,税负成本不断降低。八是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加快形成,协同监管、联动监管、智慧监管机制逐步建立。
今年1-9月,新片区的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2.1%,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聚焦卡脖子关键领域,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新动能。重点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等特色园区,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约130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预计全年开工项目1000多亿元。(集成电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已落地40余个项目,将填补多个领域国内空白)。聚焦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双循环中发挥开放先导功能。特斯拉年底国产化率达到80%,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面提升。亚马逊、马士基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项目以及格科微、进平科技、昕原半导体等外资项目落地,总投资260多亿元。上海人工智能基金、上海集成电路二期基金、平安新型基础设施等基金落地,签约基金总规模达到2300多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