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接连公布了三季度经济数据。其中,广州以1%的经济增速,深圳以2.6%的经济增速领跑大湾区。
深圳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9786.98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升2.5和9.2个百分点。而在前三季度,广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475.86亿元,同比增长1%。前三季度,广州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7.8个和3.7个百分点。
深圳和广州能够在GDP总量最大的情况下,仍然在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中保持较高增速。值得注意的是,两座城市的“联动”效应逐渐显现。今年10月,在深圳举行的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上,广州、深圳相关部门签署了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装备产业、基础设施等7项合作协议,广深联动发展进入新起点、新阶段。
据了解,下一步,两地将推进建立健全更加密切的沟通衔接机制、加快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快推动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的融合发展,推动广深战略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更深内涵、更宽领域。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相比GDP,科创、金融、文化教育等更能衡量城市的发展水平,尤其是科技创新对城市竞争力至关重要。这方面,广州未来要努力补足短板,加强与深圳的双城联动,把自身的高教优势发挥出来。
除了广州和深圳,佛山和东莞这两个大湾区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也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佛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483.98亿元,下降2.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5.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东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892.52亿元,同比增长0.2%。
此外,2020年前三季度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53.14亿元,同比增长0.3%;前三季度珠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508.53亿元,同比增长0.6%;前三季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596.88亿元,同比增长0.5%;前三季度中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236.11亿元,同比下降1.4%;前三季度江门市地区生产总值2270.90亿元,同比增长0.3%。至此,今年前三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中,已经有7个实现GDP增速“转正”。
记者梳理发现,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GDP转正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具体来看,中山市以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4%,排名大湾区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第一位。不过,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7个百分点。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