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深圳市政府举行GEP核算制度体系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市GEP核算“1+3”制度体系相关情况。
谈及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人们往往习惯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来作为唯一标准。而对于一地的生态系统,却缺少统一的评估标准。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三部分。
早在2014年,深圳市就以盐田区为试点,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GEP核算,首次提出并建立了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工作机制。此后, 全市至少有8个区先后开展了GEP核算探索。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立在会上表示,目前深圳建立的“1+3”GEP核算制度体系是全国第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包括一个统领——GEP核算实施方案,一项标准——GEP核算地方标准、一套报表——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一个平台——GEP自动核算平台。张亚立表示,该体系建设理念与技术方法均走在世界前列。
今年2月,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了GEP核算技术规范,确立了GEP核算两级指标体系及每项指标的技术参数和核算方法,其中一级指标3个,分别为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旅游服务。二级指标16个,包括农林牧渔产品、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游休闲服务等。发布会上,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军表示:“《深圳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是全国首个针对高度城市化地区的GEP核算规范,与联合国统计署的环境经济核算标准和国家正在研制的GEP核算国家标准做了非常好的衔接,这项标准的发布是深圳近6年GEP核算工作的一个经验总结,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标准的出台,使GEP核算过程更加透明化、清晰化、规范化,也使GEP核算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可以科学衡量‘绿水青山’的价值,有助于推进深圳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据介绍,下一步,深圳将按照综合改革要求进一步扩大核算范围,不断完善核算方法,持续推进应用实践,努力探索“两山”双向转化路径,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的先行示范经验。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