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这一关键时期,财税部门要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在4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财税体制改革、减税降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热点话题作出了详细解答。
围绕五个方面下功夫
“十四五”时期,财政部有哪些重点工作?将如何保障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收、支、管、调、防”五个方面下功夫。
在收入方面,重点是有效发挥收入政策作用,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要保持宏观税负总体稳定,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精准实施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外,还要持续优化税制结构,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
在支出方面,重点是在保持合理支出强度的同时,做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一方面,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另一方面,要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例如,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等。
在管理方面,重点是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预算管理,完善直达机制,强化财会监督。
在调节方面,重点是充分发挥财政调控和收入分配职能,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一是着力强化财政调控,实现逆周期、跨周期和预期管理的统一。二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理顺各方关系。三是着力调节收入分配,推进共同富裕。
此外,在防风险方面,重点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财政的可持续性。
增强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
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将制度性安排、阶段性政策和临时性措施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十三五”时期,累计减税降费超过7.6万亿元,其中,减税4.7万亿元,降费2.9万亿元。
欧文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综合考虑财政可持续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的需要,平衡好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的关系,着力完善减税降费的政策,优化落实机制,增强政策实施效果,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比如,继续实施降低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留抵退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释放政策叠加效应。二是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有序退出。适当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等政策的执行期限,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三是突出强化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在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力度。四是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五是继续清理收费基金。
持续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28.81万亿元之内,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46.55万亿元,政府债务余额与GDP的比重为45.8%,低于国际普遍认同的60%警戒线,风险总体可控。
欧文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开好前门、严堵后门”的思路,抓实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一方面,持续完善法定债务管理,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完善新增债券分配机制,严控高风险地区新增债券规模,避免风险持续累积。继续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避免债券资金闲置,提高使用绩效。另一方面,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谈及地方债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欧文汉表示,“十四五”时期,财政部将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既要有效发挥政府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又要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一是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二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三是完善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机制,优化地方政府债券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
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政策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欧文汉表示,财政部将从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首先,大力支持高质量发展,做大经济“蛋糕”。把财政资源配置、财税政策落实、财政体制改革放到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考量和谋划。一是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和引导。二是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构建完善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三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四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其次,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分好经济“蛋糕”。一是推动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的初次分配制度,促进机会均等。二是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三是支持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再次,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其中,要建立完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支持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