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于4月18日至2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本届年会是疫情形势下一次特殊的年会,又恰逢论坛20周年,聚焦了世界目光。博鳌亚洲论坛开幕首日,发布了两份年度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夺走了全球270多万人的宝贵生命,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也深受影响。随着全球加大抗疫努力、推进疫苗接种,全球经济迎来复苏曙光。两份报告对疫情形势下的亚洲经济增长前景与一体化进程进行了全景扫描分析,并围绕绿色经济、“世界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复苏之路”展开讨论。两份报告认为,亚洲经济恢复速度将持续领跑,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动力。
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球
“亚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近年来亚洲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毋庸置疑,亚洲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俄罗斯联邦与天然气出口国家论坛合作事务总统特别代表祖布科夫在论坛发布会上表示。受疫情冲击,去年,亚洲经济体经历了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但整体经济表现明显好于世界其他地区。《亚洲经济前景与一体化进程》2021年度报告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0年亚洲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占有的份额比2019年提高0.9个百分点,达到47.3%。
其中,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内地(未计入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现了2.3%的增长,对避免本地区经济出现“断崖式下降”做出了重要贡献。迈入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达到了18.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亚洲国家经济增速实现了快速反弹,以中国为主干的亚洲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为世界经济创造巨大机遇。
此外,亚洲经济也在疫情中呈现出诸多新亮点和新机遇。张宇燕表示,疫情背景下,很多亚洲国家出台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新举措,涵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治理以及国际数字合作等多个方面,数字经济在推进复工复产、稳定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推动亚洲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动力。
亚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回首过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对全球化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亚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亚洲经济前景与一体化进程》报告显示, 2020年亚洲区域合作继续深化。疫情下,亚洲作为全球价值链中心并未出现转移,贸易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经济体之间的服务贸易联系增强。
目前,亚洲区域内部货物贸易、以数字贸易为引领的服务贸易、直接投资与金融市场等领域进一步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这将成为疫情后亚洲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一系列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一起,为全方位促进亚洲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此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 2025”、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等区域性乃至全球性互联互通倡议有力对接,对于区域经贸合作、疫情后经济恢复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互通与合作为亚洲应对疫情和经济的双重挑战提供了强大支撑。
“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给人们带来的信息是稳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表示,随着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依存度稳步提升,服务贸易联系增强,人员和资本流动更趋频繁,这些为亚洲经济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更加坚实、稳固、具有韧性的亚洲,是多边主义的稳定器。”林桂军说。
可持续发展构建美好未来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亚洲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快速上升,许多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气候风险以及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压力的挑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眼下,为尽快走出疫情阴霾,不少国家将推动绿色转型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之一,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产业等成为亚洲国家共同发力的领域。
《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报告指出,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技术进步和融资改革等方面,政府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路线图。政府应激励社会不同部门朝着绿色发展方向前进,把激励架构分解到地方政府层面并加以落实,创造更多的绿色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强气候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创新。并呼吁各国进一步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实现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而在数字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报告分析认为,亚洲经济体之间的数字不平等切实存在。顶尖的数字技术企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如何缩小亚洲各经济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是目前亚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此,要抓住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推动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同时,促进数字经济主体公平竞争。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