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4月22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初心始发地,再创新奇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力争到2025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全力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长三角一体化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确保进口博览会越办越好。”龚正说。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2020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7万亿元,总量规模跻身全球城市第六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发展指数排名世界第三,口岸贸易总额达到8.75万亿元、位居全球城市首位。建成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体细胞克隆猴、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药、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等一批全球首创成果都诞生在上海。
加快构建“四个格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新路径
上海“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上海在新发展格局中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龚正表示,所谓中心节点,主要是赋能,助力我国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国民经济循环更加顺畅。所谓战略链接最主要的就是能量交换,上海要做到“四个链接”,也就是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和规则链接,进一步巩固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地位,成为走出去的最好跳板、引进来的前沿阵地。
“总的布局就是加快构建‘四个格局’。”龚正说,构建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上海要发挥龙头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强化制度创新,深化区域合作,做好对内开放、对外开放两篇大文章,推动长三角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
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中心辐射”是提升主城区的服务能级和辐射能量;“两翼齐飞”就是充分发挥上海东西两翼,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发枢纽等作用;“新城发力”就是要把嘉定、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南北转型”就是推动南北两端的宝山和金山功能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升级。其中“新城发力”是重中之重,将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来打造,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
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重点是大力发展“五型经济”,也就是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五型”经济代表上海都市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上海经济的长板和优势所在。
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城乡、郊区、乡村是上海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没有郊区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上海城市的整个现代化。上海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资金、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为此,上海将继续增强“四个力”: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加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快构筑全球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向扩大内需要潜力,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退税免税经济和品牌经济;向改革开放要活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向数字化转型要爆发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正在编制上海碳达峰行动方案 今年将出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就开启了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从原来传统的工业城市,通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70%。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表示,上海一直高度重视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在碳金融领域作了很多探索,一批首单产品成功落地,首单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首单绿色四证专项债券、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等都是在上海发行,一批重点平台也相继在上海落户,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也落户上海。
“接下来,要把碳金融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陈寅透露,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做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推进碳金融业务创新,积极探索碳金融的现货、远期等产品,支持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碳信托等金融创新;二是着力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三是着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密切跟踪和关注碳中和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碳中和发展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陈寅表示,上海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要力争走在全国前列。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2025年前要努力做到碳达峰,“当前正在编制上海碳达峰行动方案,今年将要正式出台,要把整个生态环境建设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机衔接起来。”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