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加码支持实体经济 多渠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碳减排的措施。

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本次会议提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兴业研究团队分析,疫情后企业利润复苏并不均衡,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加剧了部分行业的盈利压力。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市场指数依然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但成本指数已超过疫情前。因此,需要降低融资成本以缓解企业成本上涨的压力。

“当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多位专家在谈及此次“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表述时认为,要关注“适时”二字,这意味着政策具有相机抉择的灵活度。

就此,温彬认为,目前,实体经济、小微企业面临的压力主要是结构性的,特别是在海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不宜过度放松、大水漫灌,还应保持政策稳定性。因此,何时降准还要参考通胀水平,同时,综合考虑各方因素。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要参考的背景之一就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观察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即如果原材料成本高位时间较长,则可以考虑通过融资成本下降适度对冲。

择时启动全国碳市场 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

会议决定,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全国碳市场原计划于6月底前启动。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曾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发布公告。这被视为全国碳市场即将启动的一大信号。

2020年9月,中国宣布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而作为解决碳排放外部性的有效经济手段,全国碳市场的开启一直备受期待。“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有助于我国将形成有效的碳价格,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企业和资本的投资决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除了全国碳市场,本次会议也强调了要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此前,央行已多次提出要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他特别强调,货币政策方面,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刘桂平也表示,人民银行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在4月12日央行举行的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曾对碳减排支持工具进行了解释。他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是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据孙国峰介绍,该工具的原则是市场化、透明化、国际化。其中,市场化是指按照市场化原则设计激励相容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主动向碳减排领域配置更多资源。透明化是指工具的机制、应用规则都是明确的,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政策具有精准性和直达性。国际化是指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和国际是接轨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具体的支持政策方面可以探索多条路径。此前,人民银行已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此外,定向再贷款也是一种手段。例如,如果商业银行发放了符合条件的绿色信贷,则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