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国新办举行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21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并答记者问。
“2021年上半年,全球仍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国际金融市场复杂多变。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王春英表示,在上述背景下,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外汇收支交易更加活跃,外汇市场预期平稳有序。
王春英将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概括为五大特点:第一,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呈现顺差;第二,售汇率总体稳定,企业跨境融资稳中有增;第三,结汇率稳中略增,企业外汇存款有所增加;第四,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增长,企业风险中性意识增强;第五,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 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当被记者问及外汇市场的整体变化和发展趋势时,王春英着重谈了人民币汇率。她从两方面分析了汇率变化情况,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王春英表示,1至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3月份贬值1.5%,4至5月又升值了3.1%,6月份贬值1.6%。实际上,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报6.4612,和年初的6.4620差8个基点。“100个基点才1分钱,8个基点基本上回到了原来的水平。”王春英表示。
在王春英看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体现了国际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王春英认为,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情况和就业趋势均不明朗,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国际市场形势的反复变化对各国的货币汇率都产生了影响。所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体现了国际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此外,汇率双向波动还体现了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提升。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波动率是3.1%,这个波动率已经逐步接近了欧元、英镑、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的波动率,弹性增强。王春英认为,这显示出在市场化的调节机制下,双向波动的人民币汇率比较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了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内外汇供求的变化。
“当前,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波动率也有所上升,但总体波动情况还是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更不会经常出现大幅波动,表现出比较良好的币值稳定性。”对此,王春英分析认为,这反映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王春英表示,经济基本面优势对稳定人民币汇率、提升市场信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国基本平衡的国际收支格局也是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市场供求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王春英认为,下半年上述支撑因素依旧存在。“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延续着稳定发展的态势,这些因素为外汇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明显增长 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增强
不过,王春英也提示,企业应当关注汇率波动风险,树立风险中性意识。据王春英介绍,围绕支持企业汇率避险,外汇局开展了多项工作,效果比较明显。从数据上看,2021年上半年,我国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增长,企业汇率避险意识提升。
具体来看,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了94%,这个增长比例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69个百分点,推动企业套保比率升至22.8%。
所谓套保比率,即银行代客所做的衍生品交易规模与银行代客所做的即期和衍生品交易规模之比,也就是所有的代客结售汇交易中衍生品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呈现较高增长,意味着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增强,适应汇率波动的能力提高,风险中性的经营理念有所提升。
“下一步,外汇局会继续创造条件,支持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王春英表示,未来还会不断推进外汇市场深化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升外汇市场广度和深度。例如,研究增加有市场需求的新型避险产品。同时,还将提高外汇市场透明度,增加数据发布和解释频率,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政策,理解、判断形势变化,做好风险管理。此外,继续引导和支持银行进一步提升外汇业务水平,更好服务企业管理风险,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等也被视为重点工作。
美联储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总体可控
影响外汇市场的因素众多,其中国际因素不容忽视。通常来说,美联储缩表、加息,都会提振美元的利率和汇率,会对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动造成影响。
王春英表示,中国是比较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未来美联储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总体可控。
王春英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复苏领先优势比较明显,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王春英列举了一系列支撑因素——根据世界银行6月份发布的经济数据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为8.5%,比发达经济体高3.1个百分点,比新兴经济体高2.5个百分点,在G20国家中,也是增速最高的一个经济体。近期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为经济稳定恢复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另外,一些宏观指标中也有很多支撑因素。例如,近期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稳定,宏观杠杆率也稳中有降。“这都显示出中国经济基本面是稳健的,抵御外部冲击的基础是牢固的。”王春英强调。
在金融市场层面,人民币资产性价比较高,全球资产配置需求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王春英解释称,目前,中国股票的市盈率与发达市场以及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相比都偏低。同时,债券也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比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3%左右,显著高于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国家的债券。国际主权信用相关评价指标显示,中国的主权信用风险较低,人民币币值也是稳定的,这些都是投资价值的体现。
在国际收支层面,中国经常账户保持长期顺差,外部融资需求比较低。王春英分析认为,整体来看,中国是一个对外净资产国。一季度末,中国对外净资产达到2.1万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始终是全球第一,同时民间也有大量外汇资产,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流动性的变化和对外负债的调整。此外,中国对外融资依赖度即外债水平比较低,目前外债余额和GDP的比值低于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再加上近些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能够比较好地发挥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当前,美国财政赤字和金融市场估值都处于历史高位,这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速度和节奏会形成一定制约。”王春英据此分析认为,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有可能是渐进的。同时,她也强调,尽管整体上中国有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优势,但也会积极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不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探索区域试点
在7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金融业对外开放成为关键议题。对此,王春英表示,外汇局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不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
王春英列举了下一阶段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的重点。例如,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跨境产业和实业投资,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即QDLP和QFLP的试点。同时,推进外债登记管理改革,便利创新型企业跨境融资;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汇市场,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衍生产品,进一步丰富外汇市场产品和境内外参与主体,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体系。
此外,针对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王春英表示,现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点,支持离岸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的跨境收支,未来将探索扩大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范围。王春英表示,外汇局支持区域开放创新和特殊区域建设,研究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对外开放试点。
在区域试点方面,党中央已经提出要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此举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投机资金入场。对此,王春英回应,外汇局会坚持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开展外汇期货相关事宜的研究和推动工作,也会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外汇市场产品,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同时,对于投机等行为,外汇局始终重点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