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比2019年同期增长22.3%。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环比下降0.8%,比2019年同期增长18.8%。
业内专家分析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有力促进了进出口快速增长,自2020年6月起,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未来,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将提振国际贸易需求,进一步助推我国出口增长。
多重因素驱动出口延续高景气度
按美元计价,7月份,我国出口2826.6亿美元,同比增长19.3%,环比增长0.4%,比2019年同期增长27.5%。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相较前几个月的高增速,7月份出口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基数效应减弱。但整体来看,7月份出口仍延续高景气度,环比增速保持正增长。
对于7月份出口仍延续高景气度的原因,唐建伟分析称,这与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趋势较好、海外需求得到支撑有关。7月份,全球制造业PMI回落至56.3%,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有所放缓,但主要经济体制造业仍处于扩张阶段,消费需求也在加快修复。海外较强的需求和补库存周期共同支撑我国出口维持较快增速。
业内专家认为,疫情导致传统的出口贸易强国生产制造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出口产能受限,而我国经济复苏并企稳向好,出口产能保持了较强竞争力。
进口扩张趋势不变
按美元计价,7月份,我国进口22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8.1%,环比下降1.6%,比2019年同期增长27.2%。
“7月份,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同比增速为28.1%,已呈现逐步放缓的趋势,但进口额仍在2200亿美元之上,表明进口扩张的趋势不变。”唐建伟表示。
唐建伟分析,7月份,我国进口扩张的趋势不变与我国经济复苏继续企稳向好,国内需求较旺有关。虽然我国7月份官方PMI三大指数均有小幅回落,但仍高于荣枯线,保持连续17个月的扩张区间,表明我国经济复苏态势较好,国内企业补库存需求较强,加上暑期消费保持一定热度,推动进口保持较高增速。
近期,国家层面不断加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调控,目前来看,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的政策已起到较好成效。“因此,进口方面,铁矿砂、原油等进口量均减少,重点黑色金属价格环比涨幅缩小,其他农产品价格环比增速小幅下降。”唐建伟说。
下半年外贸仍具备较强韧性
展望未来,唐建伟认为,在出口方面,由于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播加快,导致全球疫情处于局部散发蔓延,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出口产能受疫情影响较大,我国出口竞争优势和替代补缺效应仍较强,加之欧美经济复苏和补库存周期驱动,将继续支撑出口保持较高景气度。不过,基于海外需求和疫情的不确定性,预计出口同比增速边际放缓的节奏相对较慢。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海外制造业依然处于持续扩张状态,因此,预计我国下半年出口仍具备较强韧性,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犹存,市场不必对出口过于悲观。
在进口方面,唐建伟表示,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的趋势可能逐步减弱,但同比涨幅仍较高,仍对进口同比增速产生影响。目前,政策层强化对国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各项举措,8月1日起,取消23种钢铁产品出口退税政策,铁矿砂、煤炭等重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可能继续减少,机电产品进口则会维持较高增速。同时,目前各层面加大双碳目标推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进口预计会大幅增加,推动进口保持稳增格局。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