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融资规模稳步攀升 债券市场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债券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也是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45万亿元。同时,债券品种持续丰富,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债券融资规模稳步攀升

随着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债券发行金额和托管余额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今年以来,这一态势继续保持。

从增量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年内所有品种债券累计发行3.92万只,发行总额达45.3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

债券发行量的持续增长带动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呈现递增状态。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26.7万亿元。

在我国超百万亿元的债券托管余额中,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公司信用类债券占据了超八成的比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8月末托管余额为29.9万亿元,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成为我国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

此外,今年以来,企业债发行规模不断攀升。截至9月末,企业债年内发行额为3586.76亿元,同比增长超两成。分析人士表示,未来企业债券在支持国家重点项目落地、扶持新兴产业建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地方债持续发力稳投资

作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稳步提高,特别是专项债自三季度以来发行不断提速,对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共发行地方债5.62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从新增地方债情况来看,据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统计,今年1月至9月,我国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规模达3.05万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发行6818.86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2.37万亿元。按照目前已下达的新增专项债额度计算,新增专项债还有约1.1万亿元待发。

从新增专项债投向来看,基建项目获得的“弹药”占据绝对比例。据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统计,截至9月24日,投向城乡、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狭义基建的新增专项债规模占比约48%;其次为棚改、民生服务和生态环保,占比分别为16%、15%、10%。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成为地方建设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于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投资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吕文斌此前在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较去年放缓,但下半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将高于去年同期,有助于稳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增长。

创新品种助力高质量发展

碳中和债、乡村振兴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蓝色债券……在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一系列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债券创新品种层出不穷。

今年2月,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市场亮相,此后不久,沪深交易所推出碳中和公司债券。与绿色债券相比,碳中和债支持领域更加集中,可有效引导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9月25日,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21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表示,截至8月末,我国绿债发行规模超过3500亿元,同比增长152%,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发行总额,其中碳中和债累计发行超过1800亿元。

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今年3月15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正式上线乡村振兴票据,将其作为乡村振兴债的重要细分品种之一。随后,乡村振兴公司债券、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等品种也相继推出。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统计,截至6月14日,各市场主体合计发行乡村振兴债64只,规模达512亿元。

此外,今年以来,双创专项债、小微金融债等债券品种逐渐增多,如3月份沪深交易所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品种,债市支持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力量愈加稳固;5月,交易商协会推出国内首批SLB,满足各类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的融资需求。

健全债券违约处置机制

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水,债市不仅要保证量,更需提质增效。今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防风险依然是监管重点方向之一。

今年8月,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把主动防范化解债券市场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筑牢市场准入、早期干预和处置退出三道防线,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提升市场出清效率。

除加强对债券发行主体的监管外,强化信用评级质量同样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8月,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从加强评级方法体系建设、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等五大方面对信用评级机构提出明确要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建立健全债券违约处置机制,补齐制度短板,将使得债券市场更好发挥融资功能,提高债市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并进而提升债市吸引力。未来,监管将以信息披露为监管核心,强化事前识别和预警,加大事后违法违规处罚力度,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