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开启的2022年,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回升,银行通过票据冲量的需求减弱,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信贷开门红”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展望2022年,银行业的信贷规模扩张增速可期,与此同时,信贷结构也将继续优化,流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商业银行运行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在稳增长政策环境及商业银行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背景下,上市银行贷款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9%左右,重点领域贷款占比稳步提升,中长期贷款以及普惠小微、绿色、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占比稳步提升。
普惠小微贷款持续增量降价扩面
2022年,进一步破解普惠小微领域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加大信贷投放,更加合理地安排信贷支持计划,将继续成为各家银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国家及相关监管部门将进一步为此提供引导及政策支持,鼓励银行加大对普惠小微领域的支持力度。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人民银行下发通知,自1月1日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
人民银行表示,将充分发挥好接续转换的市场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法人银行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扩大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普惠小微贷款投放,积极挖掘新的融资需求,加大对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降价、扩面,助力稳企业保就业,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对于2022年银行普惠小微贷款的投放,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分析认为,在量的方面,MPA对于普惠贷款增量与增速的考核仍将延续执行,银保监会或继续对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提出相应要求,预计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依然维持在25%以上的水平。
在普惠小微贷款成本方面,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将适当注重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且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水平大体维持在4.9%上下,预计2022年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将维持平稳略降的运行态势。
绿色贷款有望进一步扩张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我国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将进一步深化, 这为相关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催生出多领域、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为了防止出现能源短缺,对新能源的投入刻不容缓。2022年具体的措施或将包括建造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建造智能电网以实现绿色电力供应,推进电气化,提升工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等。这不仅有利于经济的绿色转型,还可拉动投资增长。预计在政策支持下,2022年绿色融资有望实现约34%至41%的增长。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称,2022年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将加快发展,增速有望提升到30%以上,比同期信贷总体增速高20个百分点左右。
哪些领域将是绿色信贷重点支持的对象?中行研究院认为,在支持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可支持光伏、风能、氢能、核能、水电发展,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还可支持企业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同时,对碳排放较高的电力、制造、建筑和交通行业,可集中精力推动其节能减排。
而在增加和促进碳吸收方面,一方面可重点关注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创新“碳汇贷”等信贷产品;另一方面应关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及应用,在精准识别相关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下,为优质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便利。
为了进一步提升绿色信贷的质效,中行研究院建议,要完善绿色信贷体系, 明确绿色产业界定,明晰绿色信贷服务范围与服务定价模式。在《绿色信贷指引》的框架下,将项目碳排放量作为核心要素,进行信贷资产配置的综合权衡。同时,要提高绿色信贷项目筛选、尽职调查、评审、贷后投后管理、合同约束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引导信贷资源真正流向绿色低碳项目和企业。此外,还要从源头上防范绿色项目信贷风险,建立全流程的绿色金融风控体系。
中高端制造业高速增长可期
“2021年,MPA已将制造业贷款纳入贷款政策执行情况考核范畴,主要考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要求当季累计增量实现同比多增,当季累计增速高于各项贷款。截至去年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37.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达39.7%。”王一峰认为, 2022年,制造业贷款增速仍将维持双位数水平,但结构分化依然延续,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领域信贷投放明显快于传统行业。
屈宏斌表示,凭借大量熟练劳动力、对科技初创企业形成有力支撑的投资市场、适应性较强且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规模经济等多方面优势,我国中高端制造业生产和投资的增速已经高于其他行业,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2022年,在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看来,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和光伏行业等中高端制造业值得银行关注。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至2022年底,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有望接近35%。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汽车产业链的变革。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对掌控相关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支持力度。同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维持较快增速,但半导体产业产值在全球占比不足10%,与全球最大集成电路市场的地位不匹配。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实施“补链”“强链”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2025年芯片自给率70%的目标,3年至5年内产业大规模投资可期。未来商业银行要把握国产替代机遇,加大对重点地区的集成电路企业支持力度,包括针对重大制造扩产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等。此外,光伏行业景气度较高,发电装机容量保持增长,分布式光伏高歌猛进,产业链价格上涨与下游对涨价接受度均超预期,预计光伏行业将延续高景气趋势。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光伏产业链重点环节重点企业,加大对分布式光伏产业链的信贷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