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 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5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经济研判方面,《报告》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具有强大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于下一步工作,《报告》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

专家表示,《报告》强调了我国的“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的战略性优势,以及在复杂严峻挑战下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展现“稳”的决心。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张一平表示,面对外部环境动荡与国内疫情冲击的复杂局面,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稳增长、保就业,在数量型政策工具方面,增量资金将向能源、农业、小微、物流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疫情持续冲击,我国经济环境内部不确定性增加。明明表示,《报告》延续了202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主要判断,国内经济形势研判方面延续“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存在”的表述,并对三重压力的突出表现进行了具体阐述:“餐饮、零售、旅游等接触型消费转弱,部分领域投资仍在探底”“一些企业出现停产减产,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货运物流和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出现摩擦,经济循环畅通遇到制约”。

从外部看,《报告》指出,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不仅扰动全球粮食、能源供给,造成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而且导致供应链和国际贸易受阻,全球化进程面临挫折;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屡创数十年新高,正在加快加码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带来新的扰动和溢出效应;全球疫情还在蔓延,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波折和挑战。

《报告》指出,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多种不确定因素变化,深入研判流动性供求形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稳定好市场预期。

今年一季度,人民银行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靠前发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4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投放长期流动性约5300亿元;一季度,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净投放长期流动性4000亿元。此外,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累计上缴结存利润8000亿元,全年上缴利润将超1.1万亿元。同时,已上缴结存利润8000亿元相当于降准0.4个百分点,与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相互配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针对当前经济领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明表示,4月29日,人民银行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会议提出“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以及“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支持外贸、服务业、民航等困难行业纾困”,对动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实体经济的态度非常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将2021年四季度中“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的表述改为“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同时,《报告》仍然提出“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对于这一变化,明明认为,在信贷和社融的总量层面仍然需要保持稳定增长,而“合理投放”则是强调信贷投向的结构性问题,倾向于信贷投向,而非信贷投放规模。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

在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直达实体经济、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作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着墨颇多,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 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报告》要求,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抓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运用。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当前阶段,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明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加具有针对性。“短期来看,货币政策的发力方向也倾向于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定向性的特征,更适合解决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明明表示。

疫情以来,人民银行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近期,人民银行又推出了三大专项再贷款,包括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400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1000亿元再贷款额度专门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物流仓储等企业融资,加强对货运经营者帮扶,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精准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作用,而且其‘先贷后借’的机制也更能撬动信贷投放。”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表示。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近日撰文提出,2020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累计投放基础货币2.3万亿元,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支持信贷总体平稳增长。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有效地支持了经济复苏。

从实施情况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促进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价,2022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支持小微经营主体5039万户,同比增长42.9%;一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