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沪深港通开通 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步伐加速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其中,沪深港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自开通以来,沪深港通运行平稳顺畅,机制安排不断优化,交易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进一步赋能沪深港三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助力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

“沪港通和深港通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开通后,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开启新篇章。”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此前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沪深港通已成为国际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的主要桥梁,同时也为内地投资者配置港股市场构建起新渠道。

展望未来,沪深港通将进一步扩容,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蹄疾步稳。今年4月9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将抓紧研究推出新一轮自主开放务实举措,稳步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推动沪伦通机制拓展优化,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双向开放。

沪深港通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自运行以来,沪深港通交易规模持续增长。香港交易所今年1月份发布的2021年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沪深港通交易额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沪深股通的成交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幅为31%;港股通的成交额为9.3万亿元,同比增幅为70%。

随着交易金额的增长,沪深港通对两地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去年12月份,深交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深股通在深市A股交易金额的占比为4.5%,港股通在香港股票市场交易金额的占比达到6.8%,成为吸引增量资金的重要渠道,为提升交易活跃度和市场流动性作出积极贡献。其中,国际投资者通过深股通累计净买入7932.1亿元,持股市值1.3万亿元,占深市A股流通市值的4.2%,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投资力量。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累计净买入9469.0亿港元,持股市值1.0万亿港元,也为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程实表示,对于内地市场而言,沪深港通为A股引入了更多国际投资者,并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A股被MSCI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进一步提升了A股的国际地位,并引入更多资金投入。对于香港市场而言,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措施进一步发挥了香港作为与内地市场超级联系人角色的作用,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沪深港通带来的一级和二级市场业务机会,也促进了香港金融业过去几年的蓬勃发展。

互联互通标的范围不断扩容

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完善和优化,交易标的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准入门槛也不断降低。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之后,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范围。2021年2月1日,符合资格的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沪深港通股票范围,同日,A股在深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其对应的H股也可通过沪港通下的港股通买卖。

“沪深港通投资标的变成了新兴产业和优质企业聚集的平台,也吸引了境内外各类投资者特别是国际上大的机构投资者。”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沪深港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动跨境资金向硬科技、新经济领域加速集聚,特别是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更为集中。

2021年10月18日,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正式上线,所有成分股均为可通过沪深港通参与的A股市场股票。业内人士认为,这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管理投资组合风险的新工具,有利于提升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的积极性,吸引外资中长期增配中国资产。

ETF也在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范围的途中。2021年12月24日,沪深港交易所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就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整体方案达成共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互联互通扩展至两地的ETF产品,一方面将进一步丰富海外投资者投资内地的渠道与产品,完善互联互通全链条产品生态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将给两地资产管理人、券商以及交易所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高质量竞争,有利于形成透明度高、交易便捷、管理规范的ETF市场,从而进一步促进两地优势互补、创造合作双赢。

另外,随着港交所针对中概股回归的机制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中概股有望纳入港股通,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优质投资标的。今年2月9日,以“双重一级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的小鹏汽车被纳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单;3月14日,采用同样方式回归港股的理想汽车调入深港通。在为资本市场提供优质投资标的的同时,纳入港股通也为二次上市公司注入新动力。

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资本市场构建制度型对外开放的同时,监管机制也在同步完善,进一步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依法加强对跨境证券活动的监管,保护内地投资者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维护沪深港通平稳运行。

2021年12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对所谓“假外资”从严监管。沪深交易所同步修订了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中关于内地投资者具体范围。

证监会表示,近年来,有部分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及北向交易权限,通过沪深股通交易A股。目前,此类交易总体规模不大,交易金额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1%左右。证监会认为,此类证券活动与沪深股通引入外资的初衷不符,且这些投资者中98%以上已开立内地证券账户,可直接参与A股交易,两种途径交易有发生跨境违规活动的风险,也给市场造成了北向交易中有不少所谓“假外资”的印象,不利于沪深港通的平稳运行和长远发展。

程实表示,防范风险是对外开放的前提,也是实现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是实体经济健康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看,应持续深化风险防控意识,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增强内地与香港监管机构在信息披露、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从而提升跨境监管效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实施严格监管并不是阻碍对外开放,而是以促进市场不断走向规范与透明的方式,更好地吸引外资、利用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