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更有力促改革促发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倪建军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的很多成就是在对外开放中取得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对外开放,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对世界经济稳定、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测算,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1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2.7%上调至2.9%,并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大幅提高0.8个百分点至5.2%。“IMF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为5.2%,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倪建军表示,对比而言,IMF预测今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将远低于中国,其中,美国是1.4%,欧元区是0.7%。IMF预测,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将达三分之一,而美国和欧洲可能只有1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良好的拉动作用。倪建军还认为,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希望借助中国经济稳定恢复来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比如,德国制造业、日本精密制造业、澳大利亚农产品和矿产资源领域内的企业,都期待中国经济恢复为其带来发展良机。因此,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对今年世界经济整体复苏将带来非常好的提振效果。
中国始终强调,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加大出口退税、信保、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企业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优化外汇服务。发展外贸新业态,新设15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发挥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作用。推进通关便利化,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减67%和92%,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明显下降。关税总水平从9.8%降至7.4%。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条数分别压减51%、72%,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放开,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已设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稳步推进。各地创新方式加强外资促进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力度。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表示,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积极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全国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缩减到31项,全国自贸试验区数量达到21个,在投资、贸易、金融、人员流动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开放举措,引领带动全国对外开放度和透明度不断提升。郭卫民提到,今后,我们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动对外开放,继续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新机遇、新动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全国政协将一如既往做好相关工作,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3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坚持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自主有序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金融部门先后推出了40多项对内对外金融开放的措施,大幅放宽了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2018年以来,外资来华设立了超过110家金融机构。同时,我国推动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受到了中外投资者的欢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投资,这几年有很大的发展。中国的债券、股票也被纳入多个全球旗舰指数,使全球机构投资者在考虑投资时,将中国的资产作为一个配置方向。易纲表示,金融开放和国际金融合作还有许多方面,今后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在全球治理中,让中国声音、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能够被更多地听到,中国方案、中国设计能够为整个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带来新的建设性贡献。
“中国的产业门类齐全,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生态伙伴资源。”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积极扩大开放,为包括霍尼韦尔在内的外资企业在华长远发展注入动力。余锋表示,中国政府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为中外人员往来和商务旅行创造更好条件,有力保障了对外交流合作。随着相关措施有序推进,中国将在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方面发挥明显提振作用。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自贸区成立1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倪建军表示,围绕自贸区,我国在制度型开放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就。不仅是国内的自贸区,我们面向国外还建立了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拉动多方市场合作共赢。通过对外开放,我国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中出现了许多亮点。我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推动其生效,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我国还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倪建军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体现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通过内部自贸区与外部自贸区网络联动、“一带一路”倡议等,我国对外开放正在不断升级。此外,我国还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高层机制,有力推动对外开放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一种开放的现代化,我国将通过高质量、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助力。”倪建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