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毕马威中国“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报告”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日前,国内上市药企纷纷公布半年报,从财报数据上看,不少创新药企商品化药品收入快速增长,部分创新药企在财务表现、新药开发、新药商业化和企业运营发展的各方面都取得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成绩,有些药企还完成首次盈利,自身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产业链企业表现较为活跃的同时,相关专业服务机构也在持续输出助力,毕马威中国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于近日正式对外发布。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杨洁表示,2023年是毕马威中国第二次举办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评选,从这两年的评选中,毕马威发现,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之势,涌现出了一大批表现突出、极具潜力的优质企业。“毕马威中国始终致力于积极推动中国创新生态发展,举办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评选活动就是我们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甄选中国优质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陪伴企业成长,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我们的智慧和价值。”杨洁表示。

实际上,有别于传统制造型企业,生物科技创新企业面临较长的研发周期及较高的不确定性。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黎志贤表示,资本市场政策及风向对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最近一段时间,生命科学行业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是,技术、产品创新的优质企业依然茁壮成长,在实现产业化、商业化道路上稳步前行,毕马威相信,持续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以及资本市场新规将利好于那些踏实钻研,克服“卡脖子”领域挑战,具有原创研发能力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也将进一步促进医疗行业“普惠于民”,实现整个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方协力生物科技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据了解,报告从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中国生物经济与科技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创新药企业出海趋势及近期投资、税务处理,企业组织和人才发展,数字化助力医药企业创新合规发展等多方面提出研究成果。

报告认为,在资本收紧、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未来,企业会更加注重研发管线优化及合理化,细胞、基因和RNA相关领域的研究依然是大部分企业创新关注的重点。此外,国家对与高校及研究院开展的合作研发项目的支持,无疑为校企协同联动创设了空间,将助力生物科技企业实现更为直接的科技成果转化,填补科学研究与成果产业化之间断层。

另一方面,国谈创新药的优先采购也将为生物科技企业创新药加速商业化,以实现资本“回血”,从而持续赋能自主研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宏图。

在资本市场助力方面,面对不同资本市场针对生物科技创新企业推出的“层出不穷”的利好政策,报告认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需结合自身的资金需求,研发进度和阶段,面对的患者群体,不同资本市场及不同板块的特色定位,综合选择适合的上市地。

在出海方面,药企走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多机会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些出海主要聚焦在创新药物研发、生物制品、基因检测和诊断、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方面,谋求全球化的技术、资源、产业链支持和市场布局。越来越多创新药企通过License-out(创新药合作/授权)交易与海外药企进行合作,报告认为,创新药企业应充分关注Licenseout模式下的税务安排,特别是所涉及主体所在国的税制和国际税收等多重考虑,才能在借船出海的过程中扬帆起航。

在财经管理方面,报告提示,生命科学领域科创企业大体分为两类。其一是以研发能力为核心组建成立的初创公司,主要面临因大量消耗的资金产生的高额“资金成本”。其二是以渠道及营销基础为核心组建而成的初创公司,主要面临因产品自身竞争力不强导致的较高营销成本。故而企业应以“现金为王”——做好现金流量管理是解决困难与挑战的重要关键。

生物制药类企业占比近五成长三角表现亮眼

据了解,在2023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评选中,生物制药类企业占比近五成,医疗器械类与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类企业分列第二、第三,此外还有体外诊断相关企业,共65家,比2022年增加9家。

从城市和地域分布上看,上海上榜企业蝉联第一,北京、苏州上榜企业数量翻一番,长三角地区表现亮眼。综合来看,71%的上榜企业来自上海、北京、苏州和深圳。具体来看,上海有14家上榜企业,位列第一;北京以12家数量紧随其后位居第二;苏州、深圳上榜企业各10家,并列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榜企业从2022年的6家增加到2023年的12家。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好,重视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把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出台《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苏州上榜企业数量较2022年度翻一番,进入全国前三,这与当地政府注重引导支持有着密切关系。2021-2022年,苏州市政府先后发布《苏州市医药产业园区及重点监测点培育管理办法(暂行)》与《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持续发力布局建设生物医药产业。

据了解,毕马威中国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一直在关注和服务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通过对行业深度的研究和洞察,毕马威旨在融合生态系统里的多元化资源,为生物科技企业打造资源对接平台,共同推动中国生物科技创新行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