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政策协同性不断提高 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提高利率政策协同性,积极主动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协同”成为《报告》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利率政策协同性明显增强

《报告》“专栏1”提出,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考虑经济金融运行特点,合理统筹政策出台时机,实施了一系列利率政策,利率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

这种协同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显著的表现是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贷款利率均实现明显下行。

从贷款端来看,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分别累计下降20个、25个基点,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20个、10个基点,推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9月份,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4%,同比下降20个基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2%,同比下降18个基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此外,随着按季动态调整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等政策落地,截至9月底,超过22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完成下调,调整后的加权平均利率4.27%,平均降幅73个基点,下行效果显著。9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2%,同比大幅下降32个基点。

“202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73%的历史低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为应对银行息差下行压力,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倾向,增强企业和居民投资消费动力,2022年以来,部分银行先后三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9月份,下调1年期及以上存款利率10个至25个基点,存贷款利率的协同性得到提升,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业内专家表示,利率政策的协同性还体现在与汇率政策的均衡性上。“在坚持立足国内、降低利率的同时,人民银行综合施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灵活运用工具箱抑制单边预期。”上述专家表示,近期外部压力缓解和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推动人民币汇率明显回弹。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超2%。未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仍有坚实基础。

积极主动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

除了利率政策的协同,《报告》“专栏3”聚焦“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总量上,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发挥乘数效应扩大总需求,稳健的货币政策可通过货币信贷、利率等政策作用于经济,二者协同发力相辅相成创造宏观政策空间,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共同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对于在哪些方面协同、如何协同,有专家分析称,2024年货币政策仍将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或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方式,熨平日常财政收支影响。

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看来,在各级财力未能完全顾及、社会资金进入意愿有待加强的背景下,为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可以主动发力,通过发挥激励引导作用,鼓励更多金融资源提供融资支持。

“后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将加强对民营企业和房地产‘三大工程’的支持,两者均属于财政政策推动、货币政策配合的重点领域。”钟正生表示,在促进国债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下一阶段,人民银行有望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快债券市场建设,优化国债持有结构,推动银行发展政府债券柜台销售和交易,便利更多企业和居民持有国债,实现国债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效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

温彬预计,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商业银行开展国债柜台业务,通过优化服务、丰富业务品种,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既有效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又加快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此前,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三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上表示,要推动银行发展政府债券柜台销售和交易,通过提供双边报价,改善柜台服务,为居民储蓄提供兼具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金融产品。温彬表示,《报告》再次提出要推动商业银行开展国债柜台业务。通过优化服务、丰富业务品种,可以吸引更多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从国际比较看,万德数据显示,2023年6月末,美国个人投资者持有国债的比例约9%,我国仅为2.9%,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