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
养老与绿色,是我国当前发展的两大关键领域。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加速发展较以往显得更为迫切,有效供给不足、医养结合程度偏低、专业人才招引困难三大发展短板亟待补齐。绿色发展特别是碳减排,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发展制度创新更进一步
本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条例》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此之前,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3月对《条例》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业界对《条例》的出台一直保持期待。2023年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介绍,《条例》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他表示,生态环境部配合立法机关,对原条例草案进行修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党的领导,明确规定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管理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完善数据质量管理,新增条款,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制定并严格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第三,强化法律责任,对于重点排污单位以及技术服务机构篡改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要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
据了解,《条例》将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的分配、碳排放数据质量的监管、配额的清缴以及交易运行等机制作出规定,并进一步完善协同监管的制度,更好防范市场风险,从而促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当前,全国碳市场已经过两个履约周期,各项制度安排正在逐步完善中。”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期待未来进一步加快健全碳市场与碳金融法律法规,完善碳配额分配方式,制定长期配额分配方案,稳定市场预期,注意与电力市场、绿证、绿电交易等之间的衔接和协同;此外,可尽快出台配额结转规则,避免配额惜售,保障市场上配额供应量,提升交易活跃度。
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本次会议还研究了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会议强调,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金融服务个人养老和养老产业的重要性凸显,银发经济正成为一片新蓝海,养老金融服务是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深耕银发经济,持续完善养老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对于本次会议提出的“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峰表示,养老观念转变对一站式综合服务产生更多需求,既包括积累期的养老测算、税收筹划、资产配置、风险保障,也包括领取期的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内容。
王海峰建议,要构建更加系统周密的服务生态,一方面,个人可以购买养老产品,更好地进行养老财富管理;另一方面,机构可以将产品资金投向养老产业建设,并进一步为购买产品的个人提供养老服务。
温彬建议,要增强养老金融产品的普惠性,加快完善适老金融产品建设,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全面、便利、快捷的金融与非金融服务,广泛开拓补充医疗、住房补贴、薪酬激励计划、新型城镇化农民养老保障领域,并将普惠金融服务融入老年人社区活动、餐饮消费等生活场景,将养老普惠金融从单一产品拓展至综合化服务,提升老年人的金融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