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称,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注重根据形势变化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力度和工具组合,加强预调微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进一步提高。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长总体平稳,信贷投向结构持续优化,行业集中度下降,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增速放缓,高耗能产业贷款占比继续降低,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7)》:行业发展态势整体良好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中国银行业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大力支持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改革转型,切实加强全面风险管控,积极应对多重挑战,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3.首批20个农业PPP试点项目推出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共同组织印发了《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第一批试点项目的通知》,筛选出了农业领域第一批共20个PPP试点项目。《通知》指出,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行全过程管理。加强可行性研究、招标投标、合同签订、项目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全程监督。切实做好项目分类管理、动态监测等各项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对PPP试点项目扶持,通过前期费用奖补、政府补助、贷款贴息等形式,支持项目实施。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试点项目提供便利高效的融资服务。结合国家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相关项目建设的投入。
4.发改委推出两专项债新品种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相关领域
为积极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对社会领域产业发展的作用和积极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相关领域,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了两专项新债,分别是《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以下简称《发行指引》)的通知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通知,且两项通知均明确指出了各领域适用范围、支持重点、发行条件和审核要求。
5.绿色债券上半年发行规模超700亿元 配套监管制度日趋完善
2017年,证监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推出了关于绿色公司债的指导意见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等政策措施细则,绿色债券配套的监管制度日趋完善。在此背景下,2017年上半年,绿债市场延续了2016年的良好发展势头,发行数量和规模持续大幅增长,发行主体进一步多样化,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6只。其中,信用债券和利率债券类型累计发行34只,规模677.9亿元,再加上“贴标”绿色资产支持证券2只、规模47.5亿元以及境内主体在境外发行1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6.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1.3亿元),总计776.7亿元,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