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坚持人民币跨境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导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满足市场合理需求。《通知》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有利于我国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2.银监会发布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
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以 5章、33条对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进行规范。《办法》明确商业银行作为受托人,不得参与贷款决策,不得提供各种形式的担保,并对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进行了规范。目前没有专门制度对委托贷款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办法》出台填补了委托贷款监管制度空白,为商业银行办理委托贷款业务提供了制度依据。
3.国务院调整自贸区法规 16个领域迎外资更大开放
国务院发布《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决定,提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11部行政法规,2件国务院文件以及2件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这些调整使得外资在演出经纪机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等16个产业领域,可以覆盖现有的11个自贸区,拥有了更大的开放空间。
4.多地密集出台促民资政策 优化营商环境成重点
在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2017年民间投资呈触底回升向好态势,增速持续提高,结构更加优化。日前,甘肃、安徽、陕西、黑龙江等地纷纷出台新一轮促民资措施,值得关注的是,本轮各地促民资政策都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关键点,进一步营造民间投资的公平竞争环境。专家预计,2018年民间投资将持续回暖。
5.20个省份PPP新政出炉 监管政策再度加码
2018年,PPP新征程再次开启。截至1月9日,财政部已公布了包括北京、广东、贵州、甘肃、浙江、辽宁、湖南等在内的20个省份的PPP工作计划,各地均将加强监管列为2018年PPP工作首要重点任务。2018年开始,伴随一系列PPP新政的执行,将倒逼各方规范运作PPP,回归PPP的本质和推广PPP的初心,PPP项目会越来越强调绩效考核与监管。